近日,“中国北方人群上皮性卵巢癌遗传易感基因突变特征研究”顺利结项。该项目由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联合国内18家大型三甲医院及华大基因于2017年4月携手发起,填补了我国在上皮性卵巢癌多基因突变图谱上的空白。据悉,该项目结果摘要已被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接收,并将于今年9月底的ESMO年会上公布。
北京协和医院吴鸣教授
2019年8月16日,由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华大基因协办的“中国首个北方人群上皮性卵巢癌遗传易感多基因突变特征研究”媒体发布会在重庆顺利召开。
该研究负责人北京协和医院的吴鸣教授在发布会上指出:“这一项目历时2年,涉及9个省市、11个城市、18家中心,共入组了1060例样本,是国内第一项大规模卵巢癌多基因研究。至此,中国人群卵巢癌的多基因突变图谱已经初步得到绘制。此外,该项目通过大规模的家系验证推动了各个医院遗传门诊的建立和实施,进一步了解了卵巢癌患者遗传易感多基因突变现状,同时为卵巢癌的精准治疗及预防性手术等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卵巢癌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三位,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早期病变不易发现,70%的卵巢癌被发现时已经是晚期,70%的卵巢癌患者术后会在2-3年内复发,因此卵巢癌治疗效果欠佳,对女性健康造成了极大地威胁。在中国,卵巢癌现状十分严峻,2015年新发卵巢癌患者约5.2万人,因患卵巢癌而去世的患者约2.3万人。因此,加强对卵巢癌的早期筛查力度对改善中国卵巢癌现状将具有重大意义。
遗传基因突变是现在最明确的与卵巢癌发病密切相关的因素,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BRCA1和BRCA2基因。在所有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携带BRCA1/2突变的患者占10%-25%,这些患者中约一半没有明确的家族史。除BRCA1/2之外,同源重组修复相关基因RAD51C、RAD51D、BRIP1突变者的卵巢癌终生发病风险介于10%-15%。而PALB2、BARD1则可能与卵巢癌发病风险提高有关,这些基因胚系突变约占上皮性卵巢癌的3%-6%。此外,错配修复相关基因(MLH1、MSH2、MSH6、PMS2、EPCAM)突变者(即林奇综合征)的卵巢癌终生累积发病风险则依据突变基因的不同介于4%-24%,此类患者约占上皮性卵巢癌的1%,整体卵巢癌患者中检出相关基因突变的比例超过30%。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基因的胚系突变会显著增加亲人的患癌风险。例如:一般人群的卵巢癌终生累积发病风险约为1.5%,而携带有BRCA1或BRCA2胚系突变的个体更易罹患卵巢癌,BRCA1突变者的卵巢癌终生发病风险约为59%,BRCA2突变者的卵巢癌终生发病风险约为16.5%。除此之外,它们还会导致前列腺癌、胰腺癌、黑色素瘤等肿瘤患病风险的增高。
国外很多文献报道过卵巢癌患者中各基因突变的比例大致在5%-35%,之前发表的中国人群的数据多集中在BRCA1/2基因上,再加上临床上卵巢癌患者的BRCA基因检测尚无全面普及,多基因胚系基因检测更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国内尚无此方面大规模、多中心的多基因突变特征研究数据。
项目发布会现场
在本项目中,由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等18家中心共同完成的中国首个多中心卵巢癌BRCA等多基因突变研究共纳入106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研究通过包括25基因的胚系检测,发现我国卵巢癌患者多基因的整体突变率达到29.4%,其中BRCA突变率达到25.6%(其中BRCA1突变率19.3%,BRCA2突变率为6.3%)。
该研究牵头人吴鸣教授指出:“此项研究证实:中国将近30%的卵巢癌患者都存在BRCA等相关易感基因的突变,相较于单纯检测BRCA1/2基因,阳性率显著提高了3.8%,这些基因涉及多条与DNA损伤修复相关的信号通路;同时,研究还发现这些突变不仅局限于有卵巢癌家族史的患者,或者是某一病理类型,甚至个人其他肿瘤史和发病年龄,因此非常有必要在中国将卵巢癌遗传易感多基因检测作为所有卵巢癌患者常规检测之一。该检测对于进一步制定和评估治疗方案以及家系风险管理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对卵巢癌患者进行遗传易感多突变检测,不仅可以有助于评估患者是否对铂类化疗药物或者PARP抑制剂敏感,还可以评估患者预后,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患者及其家属提示卵巢癌等肿瘤的患病风险,并且能够帮助这些高风险人群和其家属提前制定预防策略。但是由于BRCA等基因的胚系突变检测不同于临床传统的一些靶向基因检测,它对实验室设备和检测人员技能要求很高,目前该检测并没有普及,即使是一些大医院都不能进行该项检测。
在媒体沟通会上,吴鸣教授也分享了他在遗传性卵巢癌家系风险管理中的经验:“北京协和医院在该项目的推动下开办了相应的遗传咨询门诊,根据多基因的检测结果,针对卵巢癌患者的高风险人群尝试开展机会性卵巢及输卵管切除手术,现已经在多名患者亲属的手术组织中发现了原发癌病灶,这一结果证明通过基因检测精准筛选高风险人群,辅以手术干预措施,是显著降低卵巢癌发病风险的有效手段。”
最后,吴鸣教授总结道:“目前,卵巢癌早期预防一直是医生面临的严峻考验。我相信,通过对卵巢癌的深入研究,中国人特有基因数据库的不断更新以及基因检测技术的提高和普及,最终将惠及卵巢癌患者及家属,为她们争取更多的机会降低肿瘤的发病风险,提高生存获益,绽放生命的精彩。”
本文由 SEQ.CN 作者:陈初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