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现场(摄影记者:高勇)
9月24日,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武汉顺利召开,这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举办的最高规格的生物产业峰会。钟南山、李兰娟、王福生、张定宇等多位抗击疫情的院士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就疫情防控形势作出最新研判,并对相关技术与产业发展作出最新解读。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理事长杨焕明,以及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均在大会现场发表精彩演讲。
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理事长杨焕明发表演讲
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发表演讲
为积极响应本届大会“科技抗疫,产业赋能”的主题,武汉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智造“)联合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国投创合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全国创新生物医药创业投资服务联盟以及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共同举办了主题为“一堂公卫课:病原检测助力公共卫生防控”的分会场,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据了解,该公卫课吸引了来自各省市疾控、医院及科研院的公卫领域专家,他们交流分享了各地疫情防控实战经验,探讨了公卫防控体系建设的新思路,并参观了在武汉智造实地展出的快装式负压硬气膜核酸检测实验室、支持“平战两用”改造的病原检测(模拟)实验室以及标准化的高通量测序综合性实验室。这些实验室解决方案的提出,为加强核酸检测机动能力建设提供了参考,助力打造公卫防控体系建设“湖北样板”。
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一行参观实验室(摄影记者:高勇)
样板1:帐篷式的智造硬气膜
在武汉智造办公区展出的这款帐篷式的负压核酸检测实验室,单舱占地面积仅54平,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不但适用于各种室内场所,而且也能抵抗户外各种风霜雨雪天气,对于突发疫情防控和大人群核酸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智造办公区展出的帐篷式的负压核酸检测实验室(摄影记者:高勇)
“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它能迅速布置到指定区域,就地开展检测工作,边隔离、边检测、边治疗,坚决阻断疫情传播渠道,”华大智造整体解决方案负责人林思远介绍道,“它采用了方便、实用、应急性强的快速组装膜材建筑,可在2-4小时内完成安装,具备标准PCR实验室分区(每个独立分区均需单独设舱),各实验区之间采用传递窗及缓冲间隔离,防止气溶胶污染,能够达到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技术指标。”
样板2:多功能病原检测(模拟)实验室
如何在原有实验室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改造既能做核酸检测,又能开展病毒基因测序?
在武汉智造4楼客户体验中心,一个35平米的实验室内,通过分区(模拟)设置,在核酸提取区配备1台生物安全柜、1台核酸提取仪MGISP-NE32,同时在核酸鉴定区配备1台qPCR仪、1台建库仪MGISP-100、1台高通量测序仪MGISEQ-200和一套病原感染快速鉴定系统PFI,就基本上可以满足公共卫生防控工作不同阶段对核酸检测和病原微生物鉴定监测的需求。
“改造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现有的qPCR技术路线的简单升级,便能够迅速获得对未知病原的监测能力。”武汉智造领域技术支持负责人杨驰政表示,“改造后的整个工作流可以与原有的技术路线相互配合,实现高通量测序流程的高度自动化,包括自动化建库、自动化测序和自动化分析)。”
这款集qPCR仪和高通量测序仪在内的病原检测实验室,不仅能在平时可以对病原微生物的核酸进行快速检测和鉴定,还能在疫情发生的“战时”,迅速针对引发疫情的未知病原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展开研究和检测。
华大智造多功能病原检测(模拟)实验室
全面加强核酸检测机动能力建设,为秋冬疫情防控提供储备技术
在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的现场,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强调到:“经过这几个月的全球抗疫,我们充分体会到,在防控新发传染感染性疾病时,检测和隔离需要放到首要位置。其中,检测包括两部分:在面对未知病毒时,高通量基因测序能‘读懂’病毒基因组序列,监控可能存在的变异;在面对感染人群扩大现象时,高通量自动化核酸检测能实现快速鉴定,以便感染者得到有效隔离和治疗,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恐慌。”
那么,在面对可能存在的突发疫情时,该如何实现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大规模的快速跨区的机动投送能力?华大智造集成式自动化核酸检测实验室方案可以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可移动的核酸检测设备和场地,以及可检测未知病毒并防范风险的技术储备,包括华大智造自主可控的测序技术和基因组组装,它们能在第一时间找到病发原由,判定疫情可能的规模,提前发出预警,为防控提供决策依据。其中,可移动的核酸检测设备和场地的打包方案,例如集装箱式的智造方舱、帐篷式的智造硬气膜、车载一体式的移动快检车,都有助于核酸检测机动能力的建设,为着力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 “中国样板”提供参考。
更多核酸检测机动力量建设方案:
本文由 SEQ.CN 作者:陈初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