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CRC)的不同患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生物学和临床差异,因此根据生物学特征指导CR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仍具有挑战。2015年,临床医生和科学家根据肿瘤基因表达(转录组学)对CRC进行分类,分为Consensus Molecular Subtype(CMS1-4)4大类,是迄今为止最强大和最广泛使用的转录组学分类系统。。
研究团队分析了63名CRC患者的373,058个单细胞转录组,特别是49,155个上皮细胞,基于不同的基因表达、DNA拷贝数和基因调控网络,确定了CRC恶性细胞普遍存在的遗传和转录组二分法,进而对该疾病分类系统进行了改进。该研究成果对CRC相关药物开发以及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发表在Nature Genetics
图:总研究框架。来源:Nature Genetics
主要研究内容
随后,研究团队通过主成分分析划分出两个不同的上皮亚群,并由此定义了两种主要且界限清晰的CRC肿瘤亚型:iCMS2和iCMS3(以下简称i2、i3),揭示了一种不同于以往CRC分类的中心二分法(图1)。接下来,研究团队使用SCENIC确定了347个转录因子调控的单细胞活性评分,并使用这些评分对61例CRC患者的上皮细胞进行聚类分析,同样重现了上述两种上皮亚型,表明这两种上皮亚型是CRC中普遍存在的基因调控程序。
该研究中,i2和i3两个子类型细化了CMS分类系统。进一步分析揭示,i3包括微卫星高度不稳定肿瘤(iCMS3_MSI)和微卫星稳定肿瘤(iCMS3_MSS),与其他MSS肿瘤相比,iCMS3_MSS肿瘤在转录学上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肿瘤更相似;i2则与微卫星稳定肿瘤(MSS)更相似。
图1. 在scRNA-seq中发现iCMS亚型。来源:Nature Genetics
研究团队以TCGA数据库中的659例肿瘤为样本,研究了iCMS3_MSI、iCMS3_MSS和iCMS2_MSS的拷贝数变异(图2)。结果显示,i2肿瘤由特定染色体的拷贝数变异驱动;与i3相比,i2肿瘤拷贝数变异较多,TP53突变在iCMS2_MSS肿瘤中更为普遍,这可能是其整体基因组不稳定的原因。另外,iCMS3_MSI肿瘤的肿瘤突变负荷(TMB)较高,较高的TMB会导致更多的突变基因;在MSS组中,i3肿瘤富集KRAS和PIK3CA突变,i2肿瘤则富集APC和TP53突变。
图2. iCMS与基因组特征的关系分析。来源:Nature Genetics
为比较不同肿瘤类型的细胞类型丰度,研究团队根据特征性高表达基因确定了9个主要细胞群体,包括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和内皮细胞(图3)。与先前报道一致,研究团队观察到T/NK细胞评分在MSI-H肿瘤较高;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经典树突状细胞(McDC)评分在纤维化肿瘤(CMS4)中较高。在纤维化背景下,i3肿瘤与成纤维细胞、髓样细胞和内皮细胞特征的增加和肿瘤纯度的降低相关。上述结果显示,当纤维化发生时,i3肿瘤比i2肿瘤有更大的纤维化反应。
图3. 上皮细胞与微环境细胞的相互作用。来源:Nature Genetics
CMS分类系统基于常规转录组学,但未明确潜在的具体细胞表型。该研究鉴定了CRC的上皮细胞亚群主导的肿瘤亚型:iCMS2和iCMS3,两者在拷贝数变异、转录谱和基因调控层面均有明确的差异。此外,纤维化的CMS4肿瘤可分为iCMS2、iCMS3两个亚组,具有不同的微环境组成和生存可能性。
基于上述研究发现,研究团队根据上皮状态(I)、微卫星状态(M)和纤维化(F)对CMS分类进行改进,并提出了一个更精确的“IMF”分类。IMF包括五个亚型,分别是iCMS2_MSS_NF,iCMS2_MSS_F,iCMS3_MSS_NF,iCMS3_MSS_F和iCMS3_MSI。IMF分类为CRC的起源、演变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提供了新的见解。
图4. 重新定义的CRC分类新体系。来源:Nature Genetics
结 语
文章通讯作者Shyam Prabhakar教授表示:“此前的CRC分类系统并没有充分突出分子基础。我们的团队分析了恶性上皮细胞亚型并定义了它们的特性,以使用单细胞分析了解它们与其他细胞的相互作用,以便能够准确地描述CRC的异质性。”
该研究团队计划在未来对CRC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以表征 iCMS2和iCMS3的生物学特性、相互作用和药物反应,并重新分析来自临床试验的数据,确定这两种癌症类型之间治疗反应的差异。
本文由 SEQ.CN 作者:白云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