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基因型与表型数据被大量挖掘,使得人类遗传学的目标“确定影响机体功能的DNA变异序列,特别是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变异序列”有望实现。同时,基因组学的发展与大数据的多维综合应用,有望成为未来人类健康全周期管理的科技利器。
袁慧军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罕见病研究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表型组学分会副会长,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为耳聋分子遗传学,目前正主持“十万例中国罕见病患者全基因组测序计划”(GSRD-100Kwch)。
吴息凤 教授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院长。研究横跨遗传学、健康医疗大数据、流行病学、精准医学等领域。
基因大数据助力罕见病精准诊治研究与体系建设 | 袁慧军教授
在童话故事里,他们有着可爱的名字:“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熊猫宝宝”、“瓷娃娃”……这些看似美丽的名字对应的医学术语,分别是苯丙酮尿症、戈谢病和成骨不全症。公众大多对此陌生,只是对它们的总称——罕见病略有耳闻。
在遗传疾病中,约80%为罕见病。由于罕见,曾少受关注。近年来,由于政策逐渐利好和研究者的深度探索,“罕见病”一次次出现在大众视野,这个曾经少受重视的角落暴露于聚光灯下,让我们也看到了部分为之奋斗的科研医护工作者。
作为世界性难题,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大医学挑战之一。目前罕见病的诊断率在全球包括中国在内均不足50%,治疗药物缺口较大,只有不到10%的罕见病患者有药可用,罕见病患者的临床获益极为有限。
测序技术为罕见病精准诊疗带来变革
近年来,测序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罕见病诊疗带来了巨大变革。此前,罕见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传统的临床指标或医生的经验判断。由于对罕见病的认知有限,临床诊断中经常存在漏诊、误诊和诊断延误的现象。“罕见病有80%是遗传病,而且患病主体是儿童。分子诊断可以帮我们准确找到罕见病的分子病因,指导出生缺陷防控,指导临床治疗。” 袁慧军教授说道。
罕见病大数据平台建设,DNBSEQ-T7显优势
袁慧军教授认为,要实现罕见病精准诊治技术的全面提升,需要进行罕见病精准医学研究的体系建设,应该建设百万级罕见病患者的基因变异数据库,建设罕见病研究和服务中心,为罕见病领域的核心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GSRD-100Kwch项目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支持下开展,项目定位“大样本-大数据-转化研究-智慧医疗”为轴心,建立系统化、规模化罕见病研究体系与关键技术平台,建设世界级罕见病临床诊治与研究中心。该项目目标是在五年内建立十万例罕见病患者的全基因组数据库,同时建立两万西部自然人群的参考数据库。基于这些基因大数据联合组学数据,开发罕见病精准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升我国罕见病患者的临床综合诊治水平。
罕见病诊疗体系建设,尚需更多专业人士加入
袁慧军教授认为,体系建设是我国罕见病临床诊治能力建设及创新技术发展的核心。作为体系建设的重点——罕见病诊疗医生,目前处于极度紧缺状态。据悉,目前能够完成基因诊断报告解读的临床医生不足10%。基因数据的解读能力建设需要成体系的周期培训,因此罕见病的诊疗体系建设更需要由此志向的专业人士加入。
基于多维队列的数据研究,为人类健康管理增添科技利器 | 吴息凤教授
健康大数据研究,挑战与机遇并存
目前,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转化仍面临诸多挑战。多维度大数据急剧增长,碎片化严重,如何完成数据有效获取,脱离数据孤岛,做到智能共享,完成整合分析,进而实现跨尺度多模态生物信息多组学联合分析,完成数据解读和转化利用,是摆在众多研究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同时,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互联网、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基于高通量技术的多组学数据的快速增长、人工智能辅助海量数据深入挖掘分析、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安全,这些都为大数据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吴息凤教授团队旨在”打造超大型高质量前瞻性人群队列高能级公共卫生科创平台,推进基础研究、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转化医学、慢病防控和公共服务,强力支撑疾病防控和健康管理体系建设,引领人民健康福祉不断提升。”
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并非易事。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健康医疗大数据已经在高速增长,但顶层设计尚未完善。众多信息需要重新梳理和整合,为了保障研究开展的标准化,吴教授团队制定了一系列标准流程。
目前,吴息凤教授团队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包括三个方面:健康人群队列建设、高危人群队列建设、肿瘤患者队列建设,涉及到人类健康的全周期管理。据了解,吴息凤教授团队开展的众多研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吴息凤教授团队正在运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研究结果,给出更科学、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模型。
国产测序利器,助力多维大数据库建立与管理
吴息凤教授强调:“通过多维大数据库的建立和整合,可以推动部分疾病预测的研究进展,多组学的生物基因大数据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率。”
在吴息凤教授的众多研究成果中,分子诊断技术均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基于稳固的合作基础,吴息凤教授也对华大智造表达了高度期许:“华大智造是国产生命科技核心工具高端制造商的代表,也是共同努力造福人类生命健康的参与者之一,希望华大智造持续研发创新,再创科技高峰。”
中国有着数量丰富的人类遗传资源,也拥有国际领先的测序技术,期待依托国产高通量测序平台,联合多组学大数据多维队列分析,能够诞生更多有世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助力人类健康全周期管理。
本文由 SEQ.CN 作者:白云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