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于世辉博士接受测序中国采访
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也叫作商业性实验室,是独立于医院体系、为临床提供检测服务的实验室。国内第三方医检市场自2015年开始迎来爆发式增长,大大小小的医检机构数量骤增。不少资本也先后通过注资、并购等方式进入第三方医检市场。7月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主板发审委2017年第99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检测公司,金域检验IPO申请获通过。近日,测序中国听取了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首席科学官于世辉博士报告,并进行了采访,对我国独立临床实验室的探索及金域未来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于世辉博士首先对中外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对比,他表示,从发展的时间上,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在美国已经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在欧洲以及日本等地也发展较早,但在中国仅有20多年的历史。根据行业数据,从发展的体量上,早在2013 年美国医检市场规模已达到 550 亿美元,美国第三方实验室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5%,而德国的数据是则为50%,日本更是达到67%,相比之下,中国仅有4%。
于世辉博士认为,如果按照欧美的模式发展,未来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于世辉博士以金域检验为例,介绍了中国第三方实验室的发展历程。他谈道,金域检验最初依托于广州医科大学建立起来,随着业务不断增长,逐渐走上快速发展期。在过去不到十年之内,金域检验从最初单独的实验室,发展至全国34所实验室;从最初的10几个人,发展至今已有8千余人;从最初的几个检测项目发展到2300多个检测项目。金域检验的快速发展期为过去的十年,其他实验室也是如此,而当前行业面临的则是转型期。
于博士坦言:“现在面临着一个转型期,我们的体量做得这么大,做的内容这么多,是不是按照一种方式去发展,这是一个关键问题。”他表示,对于第三方检测实验室,除了思考如何做得更好、更大,还必须要考虑更重要的问题: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实验室自己的原创,只有原创才能在世界上立足,才能与国际大公司竞争。当前,国内公司所使用的仪器和试剂基本都依赖于进口,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有诸多政策方面的限制,所以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原创,进而走向上游。中国应在科学研究上做好转化工作,而转化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第三方实验室应与国内外的各种检测仪器、试剂的公司协同发展,将上游产业做大。于博士表示,金域检验走过的历程有几点可以借鉴。第一点就是质量,只有高标准检测服务才能得到医生和病人的认可,这是制胜的第一个“法宝”;第二点则是检测种类,他表示,虽然目前金域检验已有2300多个检测项目,但还有很大的空间要走,在将来金域检验将在罕见病领域加大投入;第三点则是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梯队,引进国外的人才不仅仅是指导临床的服务,关键的一点是将国外体系带回国内,让国内的检测达到国外的标准,保持国际的视野;第四点则与国际上众多的大学及公司建立战略合作,达到双方共赢的目标;此外,金域检验发展至今,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其公司自己的冷链物流系统,这种物流系统正是样本来源的质量保证。
与此同时,“检验+资源整合检验大平台”规划被金域检验反复提及,据悉,该平台除了医学检验,还将囊括孵化器、产业基金、体外诊断产品、B2C、大数据等业务,实现医学检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
整合上下游是龙头企业的共识。于世辉博士透露,例如在IVD领域,金域检验过去两三年期间已经与十多个创业公司一起合作研发。他说道:“在未来要想做大做强,我们的战略之一就是往IVD发展,用我们自己的仪器和试剂,不但要自己做,还要跟国外的大公司一起做。”
除了IVD领域,于世辉博士表示,金域检验还将在大数据领域进行开发。中国的数据与世界上其他人口存在差异,对中国人自己的大数据进行研究非常有意义。据悉,目前金域检验已经建立了大数据团队。此外,在远程病理系统方面,金域检验已经与香港应用科学研究院建立合作,从数字病理走到AI病理阶段。
于世辉博士最后谈道:“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让病人受惠,花更少的钱得到更多的结果;第二是让医院受惠,能够与我们共享检测的结果;第三是让政府受惠,用最少的钱为全社会服务。”
本文由 SEQ.CN 作者:白云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