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首页 - 全部文章 - 人物 - 医生谈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吴冰冰:掌握“健康砝码”,预防出生缺陷

医生谈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吴冰冰:掌握“健康砝码”,预防出生缺陷

吴冰冰 主任

掌握“健康砝码”,预防出生缺陷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分子基因诊断中心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率约为5.6%,然而由于巨大的人口基数,我国出生缺陷患儿的绝对数量十分庞大,每年新增出生缺陷儿约90万例,平均约30秒就有一名缺陷儿出生。在如此残酷的生育数据背后,无数家庭正承受着出生缺陷带来的不幸…… 此外,我国出生缺陷病种多样,病因也异常复杂,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尚未得到应用和普及,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能力亟待加强。9月12日为我国预防出生缺陷日,今年的主题是“防控出生缺陷,启航健康生命”。测序中国为此专访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分子基因诊断中心吴冰冰主任,就出生缺陷、新生儿筛查、基因检测在国内的临床应用、遗传咨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出生缺陷,我们并非束手无策

吴冰冰表示,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我国新生儿死亡率已经逐年降低,但新生儿的出生缺陷和遗传病问题却日益突出。尤其在开放二胎政策后,我国迎来了一波新的“生育高峰”,新生儿遗传病的筛查工作也愈发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她介绍,新生儿筛查是针对新生儿的某些危害严重的遗传性疾病进行筛查,使新生儿在临床症状尚未表现之前或表现轻微时得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串联质谱技术是目前筛查遗传代谢病的方便有效技术,但该技术的检测结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有时难以鉴别遗传原因和继发性改变,也不能对疾病进行分子分型。此外,对于一些非代谢性因素导致的遗传性疾病,质谱技术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筛查。近年来,以高通量测序为代表的分子诊断技术发展迅速,可以协助医师对临床表现不典型、遗传异质性高的多种罕见病进行更精准的分子诊断和分型,对传统的筛查技术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

“在临床中我们会发现,很多遗传病是在儿童期起病。除了21-三体等少数染色体疾病会有特殊面容等表型上的明显特征,其他很多遗传病在新生儿时期只表现出一些非典型的症状,比如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等,家长在日常护理中较难察觉。”吴冰冰接着谈道,“一部分遗传性疾病如果能在起病早期得到明确的诊断,及时采取对症干预和治疗,往往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预后,避免残疾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的发生”。

她向记者具体介绍说,对于某些遗传性疾病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基于NGS等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上可以让我们通过基因筛查、诊断,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例如,某些免疫缺陷的孩子不能接种卡介苗,在接种后会发生卡介苗感染,出现类似结核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通过基因筛查我们则可以避免这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又如,GAMT基因突变导致的脑肌酸缺陷症患儿,如果早期诊断,通过限制常规蛋白摄入,服用肌酸等,可以显著改善症状,像正常儿童一样学习生活,如果没能及时诊断治疗,则会导致严重智力发育障碍。

中国新生儿基因组计划

2016年,为从根本上实现新生儿遗传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上海发起了“中国新生儿基因组计划”。该计划应用NGS技术,对具有临床表型、临床指征的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协助临床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发现相应的遗传问题。

吴冰冰在专访中介绍了中国新生儿基因组计划的最新进展。她谈道,现在已经有十几家医院加入到这个计划中。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就有近200例高危新生儿得到明确诊断和救治。通过计划的推进,研究人员对NGS的数据分析流程也进行了优化。现在不仅可以检测基因的突变位点,同时也可以同步分析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提高了检测的阳性率。

更加振奋人心的是,中国新生儿的基因组计划将构建中国新生儿基因组数据库,建立我国特色的新生儿遗传病基因检测标准,促进新生儿遗传病基因检测的产业化,推动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推广。毋庸置疑,这有利于尽早发现儿童的先天性疾病,减少致残或智障情况的发生,最终减轻社会负担和家庭痛苦。

技术滥用不容忽视

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为预防出生缺陷开辟了新的道路,以NGS等技术为基础的精准医学也开展火热,NGS技术在未来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也必将越来越广泛。但吴冰冰强调,相关技术的滥用也应得到警惕。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过程中,对病人进行筛查和诊断应是有选择性的,临床医生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型、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家族遗传史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例如,家族中出现两例以上相似表型的患者,有过不良妊娠史的夫妇,是基因检测的适宜人群;对于出现一定临床表现或指征的高危新生儿,如外观异常、结构畸形、反复代谢性酸中毒、严重电解质紊乱、惊厥等,也同样需要进行筛查。

吴冰冰认为,技术的使用和限制应该做到辩证的平衡,NGS等技术应该用在真正需要检测的患者身上,即用于临床中高度疑似遗传疾病的筛查和诊断。NGS技术的使用也不可避免地产生更深层次的伦理问题。她谈道,在我国,由于社会抚养以及心理上的压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比较高,更倾向于选择一个更健康的孩子。“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避免了重大遗传疾病的发生,很多家庭可能会人为选择性地终止妊娠,但这样会不会让我们失去一个像史蒂芬·霍金这样的天才?到底会对社会、人文等方方面面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需要在未来进一步讨论的。”

遗传咨询:摸着石头过河

此外,吴冰冰认为,建立我国特色的遗传咨询师队伍是非常必要的。针对目前国内遗传咨询师相对匮乏的现状,各方面都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国外的遗传咨询师队伍建设已经较为完善,但国内的遗传咨询师的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各个院校还没有相应的专业,目前也缺少相关资质。

吴冰冰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各个协会的努力,让国家认识到遗传咨询师队伍的重要性,进而能够在大学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遗传咨询推进的过程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结合有中国特色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熟培养体系的经验,逐步解决遇到的问题。”

同时,在她看来,遗传咨询医师和遗传咨询师在人员背景上需要进行界定和区分。遗传咨询师的背景可以更为广泛,资质也应更为开放,生物专业毕业或者生物公司的相关从业人员可以参与到咨询师的队伍中来;而对于遗传咨询医师,应选择有临床医学背景、经过临床训练的人员承担相应的工作。

(0)

本文由 SEQ.CN 作者:陈初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