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11月17日,第258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分子诊断技术暨第八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在成都温江盛大开幕。11月18日,延续大会首日的火爆场面,第八届分子诊断技术大会持续带来精彩内容。近20位来自国内外的院士、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分别带来了精彩的大会主题报告和分论坛报告。

主题报告
第二日的主题报告围绕内分泌和循环系统分子诊断以及新技术与未来医学两大主题展开。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所长宁光院士做报告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所长宁光院士作了《一线技术在内分泌代谢病诊治中应用——内分泌肿瘤的遗传诊断》的主题演讲。宁光院士指出,随着循证医学向转化医学、精准医学和智慧医疗的发展,临床医学已经向着更实用、精准和个体化的趋势发展。他以紫纹图谱进行库欣综合征体征评估、建立临床列线图预测恶性嗜鉻细胞瘤转移风险等为例,指出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症状传统定性评价已经走向定量化。宁光院士通过临床实验室丰富、详实的数据和病例,对肾上腺库欣腺瘤、胸腺类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等内分泌疾病的分子分型、基因诊断、数据化、智能化、定量化对提高临床精准诊断进行了介绍,并指出继而可能指导预测性手术、胚胎选择等预防策略,为临床科研拓展了新思路。

美国康奈尔大学附属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助理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特聘教授邓沱做报告

美国康奈尔大学附属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助理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特聘教授邓沱做了《脂肪细胞MHCII通过调控脂肪组织T细胞影响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报告。首先邓教授介绍了中国人肥胖的严峻现状,中国肥胖人数已经超过美国,而且肥胖人群日益年轻化。肥胖使众多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尽管减肥的方法众多,但是往往收效甚微。因此,面对日益增加的肥胖人群,构筑对抗肥胖的第二道防线,阻断肥胖与其并发症之间的联系,十分必要。

近些年的研究揭示了脂肪组织炎症是引起肥胖并发症的关键原因,而巨噬细胞、T细胞在脂肪组织炎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在肥胖病的发展过程中,脂肪组织T细胞激活的机制还不清楚。邓教授在研究肥胖人群的脂肪细胞时,发现肥胖显著上调脂肪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I(MHCII)分子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肥胖可以导致脂肪细胞MHCII表达,促进脂肪组织CD4和T细胞的表达上调、降低脂肪组织Treg细胞的下调,致使胰岛素抵抗增强,为从分子水平层面解决肥胖病提供了理论支持。这项研究成果得到众多国际顶级期刊的正面评价。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周洲教授做报告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周洲教授作了题为《心血管药物基因组学进展及临床应用》。周洲教授主要介绍了心血管疾病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和遗传性心血管疾病致病基因检测的相关内容,包括心血管疾病个体化用药现状、政策发布,以及临床应用指南等方面。此外,周教授以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和华法林个体化用药二者为例,并结合阜外医院的真实病例和国内外展开的多项临床实验,证明基因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中可以起到非常明确的指导意义,并在整体上节约医疗费用。最后,周洲教授介绍了阜外医院与博奥生物集团在心血管疾病用药指导方面的重大合作成果——抗栓治疗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芯片,并表示基因检测指导临床用药必将成为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清华大学医学院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程京院士做报告

清华大学医学院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程京院士做了题为《慢病防治:表里如一的系统检测技术初探》的主题报告。程京院士从中国人日益恶化的健康现况说起,指出科普不到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导致了国人慢性疾病的高发和高死亡率,这是我国健康中国建设、全民小康建设所面临的重大困扰。接着,他通过中国、古巴、美国、韩国和日本等国的人均寿命和人均卫生支出数据对比,发现人均寿命79.1岁的美国人均卫生支出高达9400多美元,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人均寿命分别为83.7岁和82.3岁,但是人均卫生支出却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或更少。因此,我国传统医学作用不可忽视,健康中国建设中,慢病问题应该以防为主、中西医并重。

接下来,程京院士引用WHO的定义,认为一个健康人必须是躯体、精神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健康。首先,关于躯体健康,程京院士以糖尿病为例,介绍了其团队在重庆两江新区开展的10万人糖尿病筛查项目,该项目利用表里如一的系统检测技术,目前已完成近3万人的筛查。首先,程京院士介绍了体现“表”的眼象分析和体现“里”的居家生化分析,前者依托中医目诊理论客观化、可视化检测人体眼部特征,监测人体健康状态;后者基于全集成微流控芯片技术实现对血糖、血脂和其他如肝功、肾功、电解质等多种生化检测指标的即时检测。接着,他介绍了体现“表”的体质生理分类和体现“里”的肠道微生物基因组分析,并例举了妊娠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产科疾病利用体质、眼象、肠道菌这些“表里合一”的技术手段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基于中医体质学说,博奥开发出了体质调理的饮品,依托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开发出了调节糖脂代谢的茶叶,并将传统艾灸治疗手段进行工程化,设计出世界上首台自动化艾灸床;对于体质分类原理,也利用代谢组分析等手段建立了体质的仪器分类系统。关于精神健康,程京院士从《黄帝内经》中对情志调理的描述谈起,并结合多个通过情志调理达到疾病治愈的案例来证明健康与艺术结合的重要性。鉴于此,程京院士旗下的博奥颐和在北京和成都打造了基于全面检测、精准调理、有效防控的类经堂健康管理中心,该中心以国医治未病、多组学联检、大情志调理、环境测调控、膳练意息疗、健康智慧云为核心,打造了全新的健康管理理念,这也是程京院士所提出的打造全民健康“哑铃模式”的重要一端。在环境健康方面,程京院士还介绍了博奥开发的空气猫动态空气质量监测仪和与其联动使用的空气净化器。

最后,针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程京院士提出了全人全程的健康管理模式,指出要建立以个体为中心的大健康管理系统,并且以中医为主导,结合现代科学检测手段,充分发挥中医在体质分类、未病预测和亚健康调理方面的独特作用,帮助提高生活质量、大幅降低重大疾病诊治的开销,最后建立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香港浸会大学骨与关节疾病转化医学研究所吕爱平教授做报告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香港浸会大学骨与关节疾病转化医学研究所所长吕爱平教授做了《疾病诊断与中医辨证:整合与未来发展》的报告。吕教授指出,中医辨证,或者叫证候分类,是中医最重要的基本理论理论之一,有别于当代医学对人体健康状态的分类理论和方法,是中医个体化治疗的理论基石。吕教授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例,中医分类至少分为寒证和热证,两种在中医症候、临床表现不同和生物学基础上均有不同,因而疗效也存在差异,需采用不同的干预和治疗措施。中医的证候分类不仅决定了中医的治疗方案选择,对西药的疗效也有很大影响。此外,相同证候也存在于不同的疾病之中,吕教授展示了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和冠心病之间的组学相似谱,提出分子模块分类和干预概念。吕教授展望,未来中西医结合将会进一步促进健康状态的精准分类,从分类和治疗的角度来看,分子模块药物和组合药物将会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因此深入探索新的生物标志物和中医药模式之间的联系对于中医药研究中的新发现很重要。

泰国玛希隆大学教授、医学基因组学研究中心主任、泰国国家卫生部专家组重要成员Wasun Chantratita 教授做报告

泰国玛希隆大学教授、医学基因组学研究中心主任、泰国国家卫生部专家组重要成员Wasun Chantratita 教授做了《Re-sequencing Project of 1,000 Southeast Asian Individuals Using the 100 Pharmacogene-NGS Panel》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泰国以及东南亚国家所面临的的亟待解决的卫生健康难题,并对如何利用现有的基因技术提高东南亚国家的平均寿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目前如何做到安全用药,精准选药,精准用量是东南亚现代医学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如果能解决这三个问题,就能大大减少泰国和东南亚国家医疗保健开支的浪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Wasun Chantratita 教授指出可以利用千人重测序计划解决这三大问题。此前,他们与博奥生物合作,研发了专门针对泰国人群的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即将为泰国人群开展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对减少当地出生缺陷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泰国当地也将与博奥生物继续合作,开展针对泰国人群的千人基因组重测序计划的合作。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副校长黎孟枫教授做报告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副校长黎孟枫教授做了《非编码RNA 与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报告。黎教授从肿瘤分子标志物存在数量少,敏感性和特异性不理想的问题谈起,认为寻找更有效的分子标志物已成为肿瘤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黎教授接下来介绍了国内外包括自己实验室在寻找更有效的分子标志物—非编码RNA和肿瘤标志物及其在肿瘤诊断中应用的进展。他介绍了生物标志物的定义,在肿瘤治疗中的用途、优点和肿瘤标志物的发展历史和局限性,随后重点介绍了非编码RNA并表示非编码RNA已经涉及肿瘤的各种表型,还列举了一些miRNA和lnc RNA在促进浸润和血管生成、促转移、调解肿瘤的干细胞特性、促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其中非编码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到了放大器,精调器,不同信号通路的交联器的作用,部分非编码RNA已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重复性,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准确性等性能,可作为肿瘤标志物。

但是,这些非编码RNA离真正应用于临床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补充临床数据。最后,黎教授希望随着方法学的标准化,新检测方法的出现以及政策的支持,三者结合加快非编码RNA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临床的进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肝病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院士做报告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肝病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院士做了《慢性乙肝和艾滋病免疫学和病毒学检测和临床意义》的报告。乙型肝炎和艾滋病同属国家重大病毒性疾病防治范畴。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相关的病毒学指标和免疫学指标同时进行动态检测和分析,有助于阐明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医生及时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疗效和预后,修正或完善临床治疗方案。

王福生院士多年在艾滋病的免疫治疗研究中得出结论:联合免疫细胞治疗难治性艾滋病效果显著,可以降低病死率、促进康复进程。王院士指出,由于免疫治疗过程中需要检测的指标非常复杂,所以未来分子诊断在乙型肝炎和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将有可能发挥重大的作用。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升启教授做报告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升启教授做了《纳米材料在生物诊断中的应用》的报告,王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量子点、上转换发光、金属纳米酶等纳米材料在分子诊断中的应用,其中他从自身的研究出发,从原理、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等方面重点介绍了表面增强拉曼技术(SERS)在分子诊断中的应用。王教授表示,拉曼检测技术应用的核心瓶颈问题是光谱信号太弱,而SERS基底材料是实现高灵敏度检测的基础,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材料,表面粗糙,纳尖端、纳间隙等SERS热点集中的结构才是最好的基底材料。随后,王教授分别详细介绍了拉曼检测技术在传染病病原体、慢性病、食品安全、细胞检测、活体内肿瘤靶向检测等五个方面的应用。王教授还介绍了他的实验室目前在纳米新材料的研制上取得的进展:在液相基底和固相基底方面分别研制出了系列新兴复合磁性纳米基底结构和新型固相复合基底结构,此外还研发了一款集成化拉曼快速加测仪器。最后,王教授表示,希望能够更快地实现高灵敏、高特异、高通量、自动化拉曼检测。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的丘天博士做报告

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的丘天博士作了题为《用于微创医学的微/纳机器人》的主题报告。丘天博士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谈起,并介绍了什么是微/纳机器人,包括其具备的特征,并认为微/纳机器人在临床医学上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可用于内窥影响、靶向给药、组织活检、微创手速等。接下来,丘天博士重点讲述了其所在实验室开发的两款无线驱动微/纳机器人用于超声场和磁场中的实际案例。首先,针对临床现有内窥镜和超声技术的局限性,丘博士所在团队利用超声操控微米机器人实现泌尿外科内窥镜的应用,并研发了一款全新的超声全息呈像技术从而实现三维超声场。其次,针对利用动物模型测试医疗器械现有局限性,丘博士所在团队研发出了一款标准化的人体器官模型以更好地测试内窥镜。最后,丘博士介绍了如何利用磁场操控纳米机器人实现眼科的靶向给药,而且通过光学相干成像证明,纳米机器人可穿过完整的玻璃体并抵达视网膜。

大会期间,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颜钦博士和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应用支持总监朱红博士分别做了主题为《专为临床设计的单分子测序仪》和《新环境下的高性能计算挑战》的技术报告。

分论坛和展会

与大会同期进行的还有分论坛和展会,第二日,共有7位分子诊断领域的专家围绕基因诊断及个体化用药和肿瘤分子诊断两大主题分别做了精彩的交流和探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张礼萍博士做《儿童遗传病诊断策略及案例分享》的报告,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基因分析业务部张娜博士做《基于cfTNA突变的肿瘤个体化液体活检方案》的报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刘崇海副教授做《基因检测助力儿童安全用药》的报告,中山大学药学院李嘉丽博士做《半导体测序技术在药物基因组中的应用》的报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黄洁研究员做《肿瘤精准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的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赵景民教授做《肝细胞癌分子分型、分子诊断及靶向治疗》的报告,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郭丽霞技术总监做《肿瘤精准医疗新技术应用》的报告。

博奥生物、赛默飞世尔等40余家企业在展会上展示了各自在分子诊断领域的最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等,借助本次大会契机与参会专家学者及当地政府、企业交流合作。

圆桌论坛

大会最后,程京院士、王福生院士、黎孟枫教授和邓沱教授参加了圆桌论坛环节,就当天的两大报告主题开展了更加深入的探讨。

程京院士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说明中医在未来医学领域的发展优势,中医是有文字记载的,内涵丰富,中医有很多优秀的理论,只是以往我们忽视的太多,需要更多的人来共同开发挖掘,将传统中医发展到更高的高度。像他所在的博奥生物所开发的眼象健康成像仪就是基于中医目诊理论结合现代科技的成果。王福生院士介绍了中国在感染性疾病方面的情况及应对,他指出目前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仍然是经常会发生,不过我国在这方面的预防、检测、诊断、治疗能力也取得了非常重大的进展。对传染性疾病的疫苗研发,王院士提到,乙肝预防疫苗是非常有效的,有望大大减少乙肝病毒携带者,而HIV的预防疫苗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黎孟枫教授则非常看好非编码RNA在未来的临床检测中的作用,他表示几乎在所有疾病下都能找到非编码RNA,也就是说非编码RNA跟疾病是密切相关的。只是目前缺少前瞻性的、客观性的、真实的临床研究,导致企业没有信心投入。邓沱教授指出由于意识不足,导致肥胖方面的个体化诊断几乎是空缺的,但这是很重要的方向。同时他还表示,我们需要一种对于青少年的肥胖者在未来20年出现肥胖的预警机制,这就需要借助更多相关的大型临床研究来推动。

闭幕式

大会最后,程京院士代表大会组委会做闭幕式致辞,对不辞辛苦前来参会的诸位专家、学者表示了衷心的感谢。随后,程院士为大会期间参与墙报评选的获奖者颁发了证书。最后,程院士宣布,第九届分子诊断大会将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热烈欢迎与会者明年继续相约广州。
分子诊断大会自2010年举办以来,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是分子诊断领域的年度顶级盛会。本届大会共吸引了专家学者、企业、媒体代表一千余人参会,40余家企业参展,数量创历届新高,不仅促进了分子诊断领域的智慧碰撞、经验交流和技术切磋,也为温江与全国各大医院、企业的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打造了新的平台。18日,为期两天的大会已经圆满落下帷幕,2018年11月我们广州再见!
(0)

本文由 SEQ.CN 作者:王迪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