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8日,由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罕见病研究中心、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主办的第11个国际罕见病日主题活动及“罕见病新药创制协和论坛”在北京协和医院学术会堂举行。本次活动以“协同连接,友伴同行”为主题,以关爱、连接为出发点,旨在践行健康中国的主旋律,为罕见病患者群体的生命助力。
WuXiNextCODE 临床遗传学全球总监方萍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发表了讲话,全文整理如下:
谢谢张院长!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探讨未来罕见病的治疗途径。
我既不研究药,也不做药物监管,我的职业是做罕见病的基因诊断。我今天来到这里,是想分享一下我所目睹的几个罕见病从发现致病基因到药物研发的过程。我从1991年在Baylor医学院博士毕业后就在该校全球顶尖的遗传系继续博士后训练,其后又接受了ABMGG临床分子诊断训练。 在此期间, 我得以有机会目睹或参与几个目前作为遗传史上里程碑的工作。
我想先谈一下囊性纤维化(CF)。 这个疾病的致病基因CFTR在1989年的发现是在人们对其蛋白序列及功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通过positional cloning完成的,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 而且,其主要工作来自华裔徐 立 之 教 授在加拿大的实验室。继而在1997年,徐 立 之 教 授又将CFTR蛋白的结构,功能以及不同致病变异对蛋白功能的影响做出了详细的论证。 这一项 经典的工作为其后开发药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当时我所工作的实验室虽然没有成为首先发现CFTR基因的团队,但由于多年致力于囊性纤维化的研究,在做博士后和临床训练早期,我有机会参与了大量囊性纤维化的分子诊断工作。虽然我非常喜爱我的工作,可是在那个年代,我一直只认为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是针对及少数病人的,它仅仅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非常小的一个分枝, 小到我们的专业可以被医学生忽视而不认真听课。我当时完全没有预料到, 我所从事的专业,20 多年后竟会影响医学各大专科,从致病机理,诊断 到药物研发和治疗。
就拿治疗囊性纤维化的药物Kalydeco 说,这个药物就是基于我们对CFTR基因调控氯离子通道的结构以及特定变异对通道的影响的认知研发出来的。这个药的机理是使由于特定的致病变异导致关闭的氯离子通道重新开放, 从而在病因上解决问题。换个角度来说,也是我们的患者通过他们的临床表征“告诉”研究人员哪一种变异会引起疾病,又通过分子检验筛选出适用人群参加临床试验,直至第一例CF药物获准。记得当时看到经我们检验的病人入选临床试验,病情有显著好转后,我们都为看到如此好的疗效感到震惊。2012年,在听到这个药获得FDA 批准后,我们真的为之兴奋了好几天,突然觉得我们的研究,我们日常的临床工作对制药有用了,对疾病治疗有用了。
另外,对于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MD)这一罕见病,发病率相当高,在男孩子中大约每3000多个就会有一个患者。其致病基因早在1986年就发现, 我自己这些年诊断的病例也不计其数。 但当看到能够应用Micro RNA改变RNA剪切的机理修复DNA序列, 从而治疗特定DNA变异类型的患者时,还是非常兴奋的。我感到这一药物研发机理可以借鉴于其他疾病。
对于CF和DMD,从致病基因的发现到药物获批并成功用于临床,用了20-30 年 。 虽然这个时间段看起来很漫长,但我们从这些成功药物的出现,看到罕见病治疗无限的希望,只要能够明白致病机理,找到根本原因,后续工作就可以有头绪了,万事开头难。另外一个现实问题是罕见病药物的价格是令患者望洋兴叹的, 尤其是对我们中国的患者。我经常在想,既然美国可以研发成功罕见病药物,我们中国也应该可以,因为我们现在的技术和科研人员的素质并不比美国差。我们应该争取为我们的患者提供有效的国产药。所以罕见病的病友一定要充满希望的面对未来。我们只要坚持下来,以后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
还是用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语结束我的发言:不断进取,研究带来无限可能!
谢谢大家!
本文由 SEQ.CN 作者:戴胜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