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首页 - 全部文章 - 人物 - 测序百家 | 桐树生物首席医学官蔡微菁:从医者到行者,正是让患者获益的信念,让我不断前行

测序百家 | 桐树生物首席医学官蔡微菁:从医者到行者,正是让患者获益的信念,让我不断前行

创新创业之路本就坎坷不平、异常艰难,结合临床需求的创新尤为不易。在这方面,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临床医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价值。坚守着希波克拉底誓言的职责,正是那一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让这些临床医生创业者们有着非同一般的信念与仁心。

最近,测序中国专访了桐树生物首席医学官蔡微菁博士。作为一名同时拥有妇产科和肿瘤科临床经验的医生,蔡微菁博士从一名医生的角度,分享了其两次重要转型的思想历程,并详细介绍了桐树生物多检测技术平台协同发展的布局,以及“为肿瘤患者创造价值”的愿景。

科研与临床结合,助医学之完美

怀着“除人类之悲痛,助医学之完美”的誓言与初心,蔡微菁进入医院成为了一名妇产科临床医生。8年后,已经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蔡微菁毅然选择辞职,重新进入学校攻读肿瘤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跨度如此大的两个专业间实现了完美转换,成功进入肿瘤精准医疗的研究领域。

为什么在开始选择妇产科而不是肿瘤科?

对此,蔡微菁表示,刚刚毕业时对医学的认知还比较片面,之所以选择妇产科,仅仅是因为实习时轮转过的所有内科,其出院小结上对于患者病情转归的记录都是“好转”,而不是“治愈”。即使是拥有国家级顶级科室的医院也是如此。对于年轻的她来说,不能彻底治愈一位患者,似乎医疗的价值好像就没有被完全体现,即使是由于医疗技术发展的客观限制也让她无法完全接受。而恰好外科医生手中的手术刀却可以满足她对医学最初的设定和憧憬。

但随着临床工作经验的逐步积累,此时的蔡微菁逐渐发现,手术刀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尤其是遇到恶性肿瘤患者。为尽可能延长病人的生命,减轻他们的痛苦,蔡微菁开始查阅癌症相关资料。蔡微菁笑言:“肿瘤研究对我来说完全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很多前沿的科研成果刷新了我对于医学的认知。随着对肿瘤认识的逐步加深,我开始重新理解医学和肿瘤研究。为了系统地学习肿瘤学领域的知识,帮助更多的患者,我选择了从三甲医院辞职,重新进入学校攻读肿瘤学硕士和博士,并成为一名肿瘤科临床医生。”

蔡微菁重新进入医学院学习的时期,正是肺癌分子基因研究和个体化治疗开始蓬勃发展的时期。面对专业领域上的彻底转型,蔡微菁毅然决然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从基础研究的根基开始学起,并有幸师从中国肺癌界的领军人物——周彩存教授。她表示:“周教授给予我的专业指导,使我受益终身。周教授让我有了很高的学习起点,并有机会接触到全世界最前沿的肺癌理论知识和研究进展。他指导我走上了一条科研与临床相结合道路,使我能够有能力为肺癌研究的发展尽自己一点小小的力量。”蔡微菁总是把她在求学阶段取得的一系列杰出的研究成果都归功于其“站得高,看得远”。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总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然而,不是每个已过而立之年的人都有毅然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一切从头开始的勇气,但倘若没有这份勇气,也就不会遇见这份幸运。

随着对肺癌研究的不断深入,蔡微菁发现,即便再好的靶向药物,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耐药。肿瘤总是能够不断地逃避人类设定的打击方法,反复耐药,最终置患者于死地。为此,蔡微菁不再只是静止地、片面地去看待肿瘤,而是把肿瘤当成了不断在动态改变的,甚至拥有进化能力的“物种”来深入研究,最终通过对肿瘤驱动基因瘤内异质性现象的证实,进一步在肺癌中印证了肿瘤克隆进化假说。她的这一突破性的研究发表在国际顶级的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该杂志对蔡微菁的这篇论文进行了封面推荐,并当期配发了有肿瘤进化研究领域第一人之称的Charles Swanton教授对这篇论文的专题评述。可见蔡微菁的这项研究在当时的国际肿瘤研究领域所造成的影响。

蔡微菁一切从头学起的决心不只体现在科研学术方面,当科研工作一路顺风顺水,科研成果在肺癌研究领域不断被认可之时,她又一头扎进了肺癌诊疗的临床工作中,再次从零开始学习。从CT阅片的影像学基础学起,从肺穿刺、气管镜、EBUS等临床操作开始学起,从规范的肺癌诊疗过程开始学起。周彩存教授带领的肿瘤科是以对临床医生的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率而在全国闻名的。而蔡微菁也再次证实了自己从头学起的决心和能力。她在短短半年之内,完成了从肺癌研究者到肺癌临床医生的转型。她的临床操作、诊疗思路以及对待患者的仁心仁术获得了周教授和院内外同道以及专家们的一致肯定。此时的她,不仅成为了同济大学医学院的硕士生导师,能带领科研团队进行学术研究,也能在临床上独当一面,并作为组长单位的Sub-Investigator负责多项国际多中心的III期临床研究的入组和开展。

正当每个人都认为蔡微菁会在这条临床科研学者的坦途上,追随自己导师的脚步,继续大步流星地走下去的时候,她却又一次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转型,依然是那么决绝和彻底。蔡微菁坦言:“随着我对肿瘤研究的不断加深,我越来越觉得,更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肿瘤是所有肿瘤诊疗发展的前提。想要打破宿命,必先了解对手。而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有可能实现这个前提。”在医院临床工作的时间越长,就越觉得自己个人的能力十分有限,只能帮助很少的癌症患者,而且对于治疗费用等方面的很多现实问题更是束手无策。蔡微菁一直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作为医者个人,再高强度的工作,能够服务的患者人数也是很有限的,但如果能在肿瘤的基因检测技术方面有所革新和突破,就能使不计其数的肿瘤患者获益。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蔡微菁再次毅然辞去了医院的所有职务,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加入桐树生物,帮助桐树生物打造多基因检测技术协同发展的平台,投身到创新性的肿瘤基因检测产品的研发中。明确的目标、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扎实的科研知识积累和对研究前沿的把控,都成为了蔡微菁在肿瘤研究和基因检测产品研发中的重要助力。

从医者到行者,助力肿瘤基因检测临床应用的普及

科技水平的发展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但先进技术必须变得简单易推广,才能惠及更多的普通大众,实现其价值。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使肿瘤精准治疗成为了可能,但在大众眼里基因检测一直都是高大上的技术,普通人根本无法接触到。

蔡微菁表示,自己之所以加入桐树生物,正是因为桐树生物与自己的初衷不谋而合。桐树生物专注肿瘤基因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坚持自主研发贴近临床需求的创新产品,在满足广大癌症患者的实际临床需求以及解决临床问题的同时,每一款产品的核心技术都是围绕着实现检测产品的更易操作、更好判读、更低花费的临床应用级诉求进行创新,进而形成桐树生物的核心竞争力。

蔡微菁向测序中国介绍到,桐树生物目前的布局主要是多临床应用平台协同发展。每种检测平台都有适合自己的应用场景和应用领域,不同检测平台各有优缺点。桐树生物不止着眼于高大上的二代测序(NGS)平台的发展,同时关注如何充分发挥qPCR和一代测序平台的速度优势、准确度优势和价格优势,这样才能真正把肿瘤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普及到三、四线城市。

目前市面上的qPCR基因检测产品在弱阳性判读方面仍存在主观性太强的问题,这会直接影响临床医生的用药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为解决这一问题,桐树生物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引物设计和体系优化等途径,实现了qPCR结果判读的革新,彻底解决了弱阳性样本结果难以判读的问题,方便临床医生诊治患者,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同时,桐树生物还布局了基于一代测序联合毛细管电泳基因检测平台的产品。蔡微菁表示:“提到一代测序,可能很多企业、机构认为一代测序通量太低,基本已经放弃使用。但每种平台自有其应用价值和适用的领域。”目前桐树生物主要利用一代测序平台联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肿瘤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状态。正是利用了一代测序平台测序的高准确性,创新性地优化了整个检测体系,使得检测灵敏度在发生最少2bp的位移时即可被检出。这一产品特性在同类产品中的优势不言而喻。由于微卫星不稳定在基因序列上的特殊性,在这方面,NGS既无法发挥其高通量的优势,又充分暴露了其分析方面的劣势。而一代测序结合毛细管电泳的检测方法则是检测微卫星不稳定的金标准,不仅检测速度更快、更准确,成本也更低。为加速产品的临床应用普及,桐树生物始终专注于革新产品技术及性能,改进检测技术的判读方法,使用户能够更加客观简便地使用产品和判读结果,无需进行专门的培训。把一款产品化繁为简,对现有的技术进行革新,使广大用户都能获益,使临床应用能够普及,这一切的背后是需要付出卓越的努力的,这也正是桐树生物始终在坚持做的事。

当然,桐树生物作为一家肿瘤基因检测领域的高科技企业,NGS平台上的肿瘤基因检测产品也是桐树生物的研发方向之一。桐树生物已成功研发了NGS文库构建试剂盒,实现了低样本量情况下的成功建库。蔡微菁谈到:“考虑到临床上获取肿瘤组织的困难性,部分临床检测样本不仅量少,还十分珍贵,所以我们已经将建库试剂盒的样本量要求降低到1ng,以满足临床检测的实际需求。”

正是依靠这种多平台多维度的协同发展,坚持从临床需求出发,自主研发创新基因检测产品,桐树生物在国内众多临床基因检测公司中逐渐崭露头角,占有了一席之地。帮助肿瘤患者快速、准确、低价格地完成基因检测,加速创新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普及,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始终是桐树生物坚持在做的事。

液体活检方兴未艾,早筛早诊仍需改进

肿瘤防治是防在前治在后,肿瘤预防,尤其是遗传性肿瘤的早期筛查在肿瘤治疗中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减少医疗投入,最重要的是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除了临床肿瘤基因检测服务,桐树生物还提供癌症基因易感性检测。

提到肿瘤早筛,就不得不提热门的液体活检。蔡微菁表示:“对于液体活检中的ctDNA检测,我做临床医生时就开始关注。从一个临床医生的角度考虑,ctDNA检测的应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个是肿瘤早筛早检。但就目前该领域的技术发展来看,基于ctDNA的早筛早诊技术离临床应用级产品尚有一定差距。”首先ctDNA检测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限制,包括检测的准确性、背景噪音的去除、检测样本的保存条件、判定标准等问题。ctDNA检测目的是提早发现肿瘤细胞,然后定位病灶,但这一筛查方式是不是就一定比已有的筛查技术更好呢?以肺癌筛查为例,针对肺癌的CT筛查方法已经发展成熟,定期的CT筛查能显著降低死亡率。ctDNA的早筛早诊如果做不到比现有的成熟的筛查方法更优,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其次,目前大多临床医生还不能很好地为患者解读ctDNA的检测报告,检测机构、临床医生和患者之间往往沟通不足。此外,目前的医保尚未覆盖ctDNA检测等筛查方式。盲目的筛查只会增加医保负担,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而多数常规有效的筛查手段,如CT筛查,都已经被医保覆盖。在这种情况下,基于ctDNA的早筛早诊必须突破现有的技术限制,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都超越常规的筛查手段,才有临床应用层面的价值。

而ctDNA检测在临床的另一个应用就是耐药性和术后复发的检测。蔡微菁认为,相较于早筛早诊,液体活检技术在耐药性和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更为重要。除可在早期发现耐药和复发迹象外,其无创、获取样本方便等优点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能够坚持定期复查。

当然,桐树生物在液体活检方面,也在研发相应的检测产品。不仅要解决血液样本中低含量ctDNA的收集、建库、数据分析等难题,还要降低背景噪音,以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减少检测误差。目前桐树生物在这一应用层面的液体活检产品已经研发成型了,后续会进入到CFDA III类证的报证流程中。蔡微菁谈到:“在当前技术水平下谈液体活检早筛早诊的临床应用为时尚早。因为对于初诊患者,即使ctDNA检测后发现疑似肿瘤,也需要通过穿刺等手段获取肿瘤组织来最终进行病理学确诊。但我们希望通过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能够真正做到依据血液中的分子信息诊断肿瘤,这也将是全人类的福音。”

不忘初心,坚持自主创新,让患者获益

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线。桐树生物自创立之初就坚持研发创新型肿瘤基因检测产品,开发具有核心价值的临床应用级产品。蔡微菁向测序中国透露:“从过去到现在乃至未来,桐树生物都将贯彻多检测平台多维度共同发展的产品研发思路。利用多种不同检测技术开发产品,充分利用各技术平台的优势,在不同临床应用场景中,使多平台产品形成协同效应,共同解决临床问题,进而推动整个肿瘤检测行业的发展,最终使患者获益。”

目前,桐树生物主要为各大医院提供临床检测服务,并帮助医院充分利用已有基因检测平台,也会根据医院实际需求,为其搭建基因测序平台,并借助桐树生物已获批的产品服务于临床。对于产生的检测数据及其分析工作也基本可在医院进行,桐树生物将会帮助医院完成一系列的标准操作。最主要目的是帮助更多的小型医院搭建测序平台,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在家门口的医院里就能进行常规的肿瘤基因检测,并从基因检测中受益。

(4)

本文由 SEQ.CN 作者:白云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