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2018 年 9 月 21 日, 在 9 月 20 日开幕的第二十一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 2018 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火热进行至第二天。在两天的学术会议中, 国内外临床肿瘤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厦门旖旎的景色中, 交流学术研究进展,分享珍贵的同道情谊。
9 月 21 日的早间新闻发布会,由 CSCO 秘书长郭军教授主持。 CSCO 副理事长、 CSCO 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军教授, 北京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朱军教授, CSCO 常务理事张力教授,出席了新闻发布会。马军教授就两天会议精彩纷呈的学术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内容如下。
创新药物临床研究数据专场是今年 CSCO 年会新增的特别专场,主要是研发之中的新药、新产品在不影响保密的情况下,提前将Ⅰ期、Ⅱ期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在大会上公布。其目的在于,促进同行间互相学习,避免制药企业产品重复开发,减少社会资源浪费。 CSCO-US FDA-CDNA 监管专场是由 CSCO 联合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共同举办的专场, 主要是邀请美国 FDA 的管理人员借 CSCO 年会介绍目前美国政府监管部门所采取的创新举措, 希望能够有助于提升中国药监部门的管理水平。可以说,这是今年 CSCO 年会上一次重要的创新之举, 更是所有关注中国创新药物临床研究者对未来美好期待的体现。
CSCO 年会重视与国际各个学会保持合作, CSCO 今年也非常好地延续了已有的国际专场。今年 6 月, CSCO 在美国成立了海外专家委员会,本届年会也将共同举办专场; 根据不同学会合作的思路, CSCO 分不同癌种与不同学会合作,例如大肠癌与 ASCO 联合,乳腺癌与 ESMO 联合,肺癌与 IASLC 联合。这样安排,保证了内容的丰富性,同时各疾病的热点话题可以作为国际专场的主题。
在免疫治疗领域, CSCO 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设置了两个专场。其中, 免疫治疗专场以临床内容为主,包括免疫治疗风向标、免疫治疗全程管理和免疫治疗创新研究三个环节,突出共性问题; 肿瘤微环境专场以转化治疗和研究为主,包括微环境基础研究、微环境与疗效、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临床数据等。
2018 CSCO 年会设置了肿瘤智慧医疗专场,从智慧医疗之路、智慧平台辅助临床决策和互联网+助力医疗行业进行探讨。 CSCO 智慧医疗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吸纳了临床专家、 研究者和医药企业及人工智能企业,推进智慧医疗在肿瘤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
乳腺癌学术专场,邀请了专委会的重要专家、副主委和常务委员进行主题报告;邀请了兄弟学会的专家对行业进展进行报告;鼓励年轻委员设计继续教育专场,传递基本信息;既解读新的治疗进展,又提供自己的宝贵经验,此外,还有病例讨论、对话和辩论环节,使大家可以更多互动、沟通和交流。
CSCO-IASLC 专场邀请的耶鲁大学的 Thomas Lynch 教授,作为横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大咖” ,对二十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两大领域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 可以说是“重磅”演讲。
9 月 20 日下午进行的结直肠癌专场, 以规范化和多学科合作为主旨。 张苏展教授报告了“CSCO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2018 年更新”情况, 这包括根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结合 AXEPT 研究结果对晚期二线治疗推荐了伊立替康和卡培他滨的联合方案。 中国大肠癌研究的先驱者郑树教授从大数据中看到特别“凶险”的 T1/T2 期和特别“温顺”的 T3/T4 期病例,从而引发了肠癌预后预测的新思考。
9 月 20 日进行的 CSCO 黑色素瘤专场以“免疫治疗”和“中国特点”为主题,全球黑色素瘤 AJCC 分期专家组组长 Charles M. Balch 教授将阐述国际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 郭军教授对中国黑色素瘤的现状和前瞻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正如郭军教授所说,“走过十年路, 还须从头越”,中国黑色素瘤的学科发展要寻找新的突破点,培养更多的新鲜血液和建设黑色素瘤诊治中心。
在早间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提问环节。到场专家,回答了媒体针对 CSCO 两天会议内容以及临床肿瘤学未来发展的相关问题。
马军教授对“国家加快抗肿瘤药物审批对行业的影响,以及 CSCO 专家如何发挥作用”进行了回答。马教授讲到, 新药的研发受到了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通过加快新药审批等一系列政策, 开通绿色通道, 推动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药研发,同时让更多进口药物进入中国, 让中国的肿瘤学患者得到最新的治,“药
物是造福患者的,不分国界” 。
梁军教授回答了关于媒体针对智慧医疗在未来肿瘤领域作用进行了回答。 他首先介绍了 CSCO 智慧医疗专场的情况,报告专家有来自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代表,有临床领域的专家,还有来自国家卫健委指导智慧医疗部门的官员。 该领域在未来将会有很多工作需要去探索,相信未来人工智能会在疾病诊断、治疗等各方面发挥作用,也更加希望有更多人来参与到智慧医疗的工作。
对于免疫治疗的发展,从临床医生和监管部门两个角度,还应该有哪些改进的方面的问题,朱军教授给予了回答。朱教授讲到,中国的抗肿瘤治疗已经开始自己收获的季节,新药和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提供给患者,也就对临床医生和监管部门,同时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家应该本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原则,理解中国与国际间的差距,在创新发展中,对于规则制定和修订方面,要以患者获益为前提,务实地对不适合发展的方面予以修订,抱着科学的态度,拿出中国自己的真实可靠的数据, 对新药临床试验有效推进,更快地造福患者。
张力教授从研究者角度,介绍了自己在临床研究中的宝贵经验。他讲到, 临床试验包含三个方面的因素: 研究者、患者和制药企业。 中国的研究者在近年来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CSCO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很好的协作平台,正像在这几天开会的同时,就有很多研究者会在同时进行;对于患者, 特别是中国特色肿瘤,例如鼻咽癌、肝癌等,在符合医学伦理的前提下,有效利用患者资源,也非常重要;此外,对于制药企业,除外进口药物,中国有很大一批原研药物在不断发展,他们为中国特色瘤种的诊治贡献了很大力量。这三个方面的有效合作与进步, 使中国研究逐步走向国际舞台。
郭军教授作为中国黑色素瘤领域的权威, 从黑色素瘤诊治角度出发,阐释了自己对免疫治疗未来发展的看法。 郭教授介绍, 所有免疫治疗药物获批的的第一个适应证便是黑色素瘤,目前唯一能拿出 5 年甚至以上免疫治疗生存数据的瘤种也是黑色素瘤。 其相关研究, 也回答了免疫治疗中关于何时停药、 停药后出现进展的用药方式以及免疫治疗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方案问题。免疫治疗方兴未艾,在黑色素瘤辅助治疗已经有了很好的研究结果,相信这样的趋势也一定会在不久的未来出现在所有瘤种的治疗中。
CSCO 年会,是中国临床肿瘤学研究者分享交流的盛会, 希望全国以及国际的参会者能够利用这个时刻,充分交流,携手为提高肿瘤临床诊治水平而努力。
本文由 SEQ.CN 作者:陈初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